视频中心

视频中心

“推动企业高水平发展”主题系列(第10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开云官方在线登录    发布时间:2024-08-31 06:41:25    浏览:1次

  今天,我们召开“推动企业高水平发展”主题系列第十场新闻发布会,高兴邀请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宝纯先生,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田长军先生,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耀华先生,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曹思超先生,介绍各企业加快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相关部署、重要举措和阶段性成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年以来,沈鼓集团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突破”这一工作主题,积极围绕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实施高端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力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沈鼓从始至终坚持自主创新,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今年以来,加快完善“两站五院五中心”产学研联合研发体系,建设了沈鼓-欧洲研究院,汇集全球顶尖智力资源,实现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制设计齐头并进。同时,我们建设了业内一流的科研队伍,沈鼓科学技术人员占比达到28%,拥有100名教授级高工,4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沈鼓累计形成20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获得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沈鼓承担了我国能源与化工领域几乎所有首台套大型离心压缩机国产化的研制任务,并且百分之百成功,完成年产150万吨乙烯、2000万吨炼油、天然气长输管线万等级空分,航空航天用超大型风洞、高压空气储能、海上平台等重大工程用压缩机,国和一号三代核主泵等一批重大装备研制。今年以来,沈鼓相继中标世界最大的180万吨/年乙烯三机、250MW储能压缩机组等重点项目,为国家能源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高端装备支撑。

  沈鼓集团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快速推进智改数转,用数字化赋能企业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生产制造、用户服务全流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沈鼓集团加快部署数字化设计与敏捷设计。通过持续研发,沈鼓实现了单轴离心压缩机三维整机自动装配和图纸自动生成,针对标准化产品可降低本体三维设计工作量80%以上;机旁管路自动化设计可缩短设计周期70%;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完成了离心压缩机模型级性能预测程序的开发,为模型级性能快速预测提供技术方法,缩短模型级开发周期30%以上。

  现在,沈鼓正在建设透平机械数字孪生的智慧运维项目,已完成30多项核心算法开发并在13台机组实现算法验证。该项目完成后,沈鼓将具备对压缩机核心部件的数字化映射、运行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全面感知管控能力,以此来实现透平机械设计——制造——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到今年,沈鼓已完成了全部核心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建设了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运行管控和生产的全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设了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数控程序的网络化管理和传输、生产设备联网和设备状态数据自动化采集,基于大数据进行设备故障分析和OEE综合效能分析。建设了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维修维护作业管理。通过以上信息系统的部署和整合,实现了对企业人、机、料、法、环全方位线上管控,极大提升了公司制作运营效率和智能制造水平。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沈鼓实现叶轮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每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投放,实现绿色低碳和降本增效;生产设备网络化接入实现设备效率透明化,推动核心瓶颈设备的综合效率提升16%。

  在服务端,集团建设了“沈鼓云”服务平台和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心,通过在机组上部署传感器,将机组在用户现场的运作时的状态和各种参数数据实时传回企业,目前已联网全国多地各类大型机组4000余台,线家用户,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机组运作时的状态,有效实现对用户机组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有力保障了用户的机组安全和经济利益。

  沈鼓集团是中国大型压缩机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压缩机全产业链中居于“链主”地位。我们通过创新引领,针对重点领域补链、强链,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一方面,我们以终端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上游拓展原动机、齿轮箱、密封、轴承等新市场和新业务;下游开辟节能环保、氢能、储能、海工装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金融服务、工程成套等业务。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发挥“链主”作用,拉动我国压缩机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进步。今年以来,沈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继续深入推动“整零”协同,开展机、泵、阀等关键配套件国产化攻关,组织完成15个压缩机关键配套件国产化研制,有力保障了我国压缩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

  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是由原大重集团、大起集团、大橡塑和金重四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分别经过2001年、2022年两轮国企重组整合而成的大连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320余亿元,创造了462项“中国第一”,先后为冶金、港口、化工、矿山、能源等国民经济领域提供600余万吨重型装备,产品远销世界9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成功研制出世界首支最大船用曲轴、国内首台35万吨/年聚丙烯挤压造粒机组、世界最大费托合成反应器等一批大国重器,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上一轮重组整合,重工装备集团实现了逆势“超常规”发展,取得了“重组整合当年初见成效、次年成效明显和第三年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跨越”的良好发展成果,2023年实现盈利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136%,2024年有望实现三年200亿(2022至2024)营收倍增发展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金重、大橡塑彻底走出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经营困境,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快车道”,2023年分别实现盈利收入11.1亿元、20.7亿元,同比增长70.5%、36.1%,利润分别实现1300万元、6700万元,金重彻底摆脱连续六年巨额亏损局面,实现“涅槃重生”命变,大橡塑实现“脱胎换骨”质变。

  今年以来,重工装备集团实施“五大攻坚战”取得较好效果,上半年企业预计实现盈利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实现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28.5%,预计实现新增订货128.6亿元,同比增长12.2%,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下半年,企业将锚定目标任务,全力冲刺全年营收200亿元、利润6.1亿元目标,助力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一是聚力攻坚打赢“保增长”规模战。深入推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高端化调整,2022年投资42亿元启动实施的五大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今年以来陆续投产达产,有效放大大兆瓦风电、大型挤压造粒机等优势板块产能,预计今年新增营收35亿元以上。推进“1+7”市场结构调整,有效解决“逆周期”和“跨周期”增长问题,全年国际化、服务化订货预计分别实现7.5亿美元、6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9%、34%。

  二是聚力攻坚打赢“提质增效”效益战。坚持“有利润的收入”,全面实施“五位一体”降费增效机制,实施集成供应链管理变革,上半年“集采、直采、共赢”实现供应链降费增效7亿元,全年预计实现11.5亿元以上,利润增速始终保持高于营收增速。坚持“有现金流的利润”,聚焦经营“四性”管理,严控“两金”占用,常态化开展专项清理,在营收同比增长13.8%情况下,“两金”占用仅增长5%。

  三是聚力攻坚打赢“科学技术创新”动力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与倍增发展相匹配的科研投入保障机制,2024年研发预算投入14亿元,同比增长22.8%。重构新型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启动实施IPD集成产品研制管理变革,上半年完成科研项目26项、专利授权84项,成功签订国产首台套45万吨大型聚乙烯/聚丙烯混炼挤压造粒机组、首个国家级智慧绿色港口创建示范工程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全年将完成超大型智慧捣固焦炉设备等新产品、新技术开发100项以上,打造4个智能产品样板工程。

  四是聚力攻坚打赢“激励约束”活力战。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深化”的总体改革思路启动实施新一轮改革深化,全力破解“三项制度”改革瓶颈,目前6名市管干部已经辞去市管干部身份并完成重新起立竞聘,全面实现干部“身份管理”向市场化“岗位管理”转变。同时,正在有序实施核心骨干超额利润分享,充分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五是聚力攻坚打赢“强基固本”持久战。扎实推进“质量上上”三年行动,加速构建新型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差异化”品牌竞争优势。深入推动精益管理两年行动落实落地,打造端到端以合同执行全过程为主线的精益运营管理体系,上半年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0%以上,全年预计关键工序挖潜提效30%以上,重点产品生产周期缩短15%以上。聘请“外脑”启动实施全流程数智化转型变革,围绕价值创造推动组织、业务流程再造,赋能驱动客户体验从功能到场景的转变,作业模式从效率到创新的转变,运营管理从管道到平台的转变,构筑核心竞争新优势。

  面向未来,重工装备集团经过系统思考和深入研究,确定了“创建世界一流重工公司集团”长远目标和“2028年实现盈利收入350亿元”中期目标。为此,企业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制约企业高水平发展的主体问题和矛盾,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谋划确定了“一个中心”(即坚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三个深化”(即深化产权改革、深化选人用人改革、深化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的新一轮改革深化方案,同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管理变革和数智化转型”三大战略,实现“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规模能级增长,加速推进企业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出更大的担当和作为,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辽宁能源集团的关心和关注。辽宁能源集团是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辽宁省能源产业战略投资、资本运营、产业整合的主体。集团成立于2018年11月,由铁法能源公司、抚矿集团等9户省属能源类企业重组整合而成。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933亿元,员工总数7.8万人。产业主要分布在辽宁、山西、黑龙江、内蒙古。业务包括煤炭、电力、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装备制造、产业金融六大板块。2023年,营业收入346亿元,总利润18.3亿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7亿元,总利润11.2亿元,同比增加3亿元,负债总金额较年初减少4.8%。为认真贯彻全省企业大会精神,推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今年以来,能源集团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能源集团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计,以更强使命、更大责任保障能源安全。充分挖掘域内外27座煤矿潜力,实施蒙煤入辽,加快释放省内优质产能,实施精采细收、应收尽收举措,上半年原煤产量2731.8万吨,同比增加382.1万吨,商品煤销量2163.9万吨,同比增加432.7万吨。充分彰显全省煤炭保供主力军作用,年均供应省内长协动力煤2100万吨,累计向发电供暖企业让利35亿元,今年以来,履约长协动力煤585.6万吨,向发电供暖企业让利7.6亿元。充分的发挥热电联产204万千瓦、供热面积9000万平方米规模优势,千方百计满发电、稳供热,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保供担当。

  从保量到追求量质双升,发展之变、内涵之变更加深刻。推进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扎实开展矿山复绿三年行动,今年以来完成复绿面积1712亩,累计完成12240亩,西露天矿生态工程入选全国13个典型案例首位。并在周边相继导入环保经济、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矿山生态利用“四大产业园”,全力发展生态产业集群。坚持以煤炭及共伴生油母页岩等资源为龙头,打造“煤炭—发电—供热”“煤炭—煤化工—清洁能源”产业链,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上半年上网电量同比增长7.4%,电力产品同比增收1.4%,供热量同比增长7.7%。打造“油页岩开采—油页岩炼油—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油母页岩综合利用生产基地,上半年生产页岩油23.4万吨,同比增加3.2%。在资源枯竭地区布局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项目,清洁能源领域累计投入42亿元,装机规模达到140万千瓦,比集团组建之初增长近四倍。上半年清洁能源新增并网同比增长75.9%;康平300兆瓦风电项目下半年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9.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万吨,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坚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聚焦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制定集团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一方案、两清单、三张图,目前正在扎实推进。旗下上市公司—辽宁能源今年4月入围我省第一批百户国有企业改革促振兴专项计划名单。开展成本管控攻坚年行动,实施一企一策成本管控,人工、检修、材料成本同比下降5.15亿元。注重科学技术创新,累计投入38.9亿元,累计建成研发平台18个、“双创”平台28个。上半年科学技术创新投入3.04亿元,新建成8个智能化工作面,累计建成82个智能化工作面。铁法能源公司生产矿井智能化工作面覆盖率达到75%。实施变频一体机及永磁电机等重点产品技术攻关,完成2种3000KW、2种2000KW永磁半直驱一体机设计,4种一体机是目前国内最大、最新的刮板机用永磁半直驱一体机。发挥产业工人规模优势,筑牢由“工”变“匠”强磁场,建成省市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29所,上半年通过小改小革、修旧利废创效3220万元,持续激发创新创效热情,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扩规模、优布局、调结构、提质效。同步推进省内外扩储增能,核增产能410万吨,煤炭产能得以充分释放,推动煤炭产业基础做实。提升光伏、风电规模,探索煤炭地下气化、矿井天然气、海上风电、氢能等,纵深推进“气化辽宁”战略任务,谋划了11项重点投资项目,推动清洁能源总量做大。加快页岩炼油产业改造升级,统筹推进干馏装置改造、智能控制中心建设及增设间冷塔等项目,全面打响页岩炼业“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做实。实施内部装备制造板块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布局先进制造业,推进“三企”合作,推动装备制造实力做强。发挥上市公司—辽宁能源平台作用,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推动产融结合平台做活。通过聚焦主业、整合资源,建设布局合理、实力强劲的能源集团。

  下一步,能源集团将深入贯彻习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全力稳经济、促增长,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贡献能源力量。

  辽水集团作为功能保障类省属企业,多年来,从始至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辽宁全面振兴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通过高效的现代水利运营模式与资本投资管理模式,努力在防洪减灾、保障供水、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3年,集团党委围绕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全方面实施了10方面49项重点任务,截至2023年底,集团营收、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9.64%、13.13%,主体信用等级获评3A级,取得了三年行动的首战首胜。今年以来,集团紧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题,围绕“做优存量、做好增量、做足储量”持续攻坚,着力打造防汛供水公益平台和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努力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总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30%;资产总额802亿元,同比增长6.4%。

  近年来,集团采取“布节点、补短板”大水网建设战略,在原有水利工程体系基础上,先后以市场化方式收购大连输水、长兴岛输水、丹东三湾、铁甲水库等重点输供水工程,不断的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目前,集团可调配地表水91.5亿立方米,较组建时增长了31.5%,占全省用水总量的67.5%;年均供水36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源供水总量的1/2,其中,城市生活和工业年供水量20亿立方米,占全省相应供水量的56%。

  2024年,集团计划全年供水36.53亿立方米。其中,在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方面,集团连通联调所属两大引调水工程、9个输供水工程、18座水库,实现全省14个地级市供水全覆盖,让2800万群众喝上了长白山优质水。据统计,上半年,集团通过51个取水口向81个供水户,已安全稳定供应城市生活、工业生产供水10.72亿立方米。在农业供水方面,今年4月30日以来,集团联合调度大伙房、清河、柴河、观音阁、白石等8座省直大型水库,为浑河、辽河、太子河、大凌河流域的25个县(市、区)近400万亩水田提供农业灌溉用水8.66亿立方米,占全省水田总面积50%,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集团管理水库总库容10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防汛任务覆盖全省,可拦蓄辽河、浑河、太子河、大凌河等流域洪水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年均来水量的23%。

  据国家气候中心研判,今年汛期,我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集团对此格外的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已落实防汛责任人近700名,组建内部抢险队伍60支,抢险人员1390名;地区联防抢险队伍72支,抢险人员11682名;协调集团所属在建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社会应急抢险队伍成立抢险队伍18支。建立执行各级领导班子带班、骨干业务人员在岗的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保证在岗率100%。

  目前,集团所属水库全部建立了洪水预报方案,所管理的水利工程全部完成防汛预案编制,各水库雨水情监测设施、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等设施均运行正常,均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建立了水库下游河道预警联络机制,全力做好防大汛的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2024年,集团加快建设防洪、供水、投融资、能源、生态等5类25个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3亿元,以全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支撑,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目前,已完成投资42.68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36.9%。

  作为今年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辽河干流防洪提升、省中南部地区供水、葠窝水库除险加固、盘锦应急支线个项目均在全力实施。其中,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是辽宁历史上顶级规模、投资最多的防洪工程,治理长度538公里,总投资70.36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工程主体工程建成,将整体提升流域防洪标准,确保辽河安、辽宁安。省中南部地区供水工程,是构建辽宁“东水济辽”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空间均衡现代化大水网的中线骨干工程。目前,主体管线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确保以沈、大为双核的中部城市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水安全。盘锦应急支线输水工程,作为全省水网体系建设重要环节之一,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将新增日供水40万吨,极大缓解区域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工程计划于今年11月份实现全线通水调试。上述各项重大工程全部竣工后,将在我省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此外,集团积极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发展生态治理、清洁能源、有机渔业等绿色产业。其中,柳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改造水田湿地1.8万亩,计划年内完成柳河彰武县段综合治理一期主体工程。阜新40万千瓦风电项目,目前已开始全面施工,计划明年3月前完成全部主体工程建设。同时,集团还积极谋划了明年的重点新能源项目,其中,朝阳100万千瓦燕山湖抽水蓄能项目,抚顺、朝阳4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均已纳入集团能源板块建设规划,确保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决战决胜。

  2024年,是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当前,辽水集团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力推动集团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为辽宁全面振兴作出更突出的贡献!

  谢谢曹思超先生。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沈鼓集团较早地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积极开辟新市场新赛道,以“硬科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国家确定的海洋工程、氢能、储能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中,不能离开压缩机作为核心动设备,沈鼓针对这些产业特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开发出新市场领域所需要的新型压缩机产品。

  针对海洋油气平台,沈鼓开展压缩机组设计的集约化、结构设计适应性、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以及防腐蚀、防台风等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套9兆瓦级大型海上油气平台用压缩机,一举打破国际垄断,实现“用自己的装备,开发自己的能源”。

  针对氢能领域,沈鼓瞄准制氢、氢储运、氢液化、氢应用等全链条开展技术储备和装备研发,制氢压缩机、大型氢液化装置用氢压机、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等一批氢能新产品相继完成开发,投放市场。

  针对储能领域,沈鼓研发出压缩空气储能压缩机,相继为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全球最大的液化空气储能项目等多个储能示范工程提供核心装备,目前,沈鼓凭借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成为中国新型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行业的头部企业。

  当前,沈阳正在全力打造“储能之都”“北方氢都”,沈鼓作为储能、氢能产业核心设备供应商,将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先进装备研制,为沈阳做大、做强储能、氢能产业,牢牢抓住新能源产业风口期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撑。

  请问田长军先生,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背景、思路和行动方案是什么?

  下面我介绍下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背景、思路和行动方案。

  两个背景: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按照企业到2028年实现盈利收入350亿元,加快创建世界一流重工公司集团战略目标定位,未来五年要保持10%至15%的可持续增长,一定要通过改革解决支撑企业新一轮高质快速地发展的机制和动力问题。二是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行动总体部署安排,实施新一轮改革深化,是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产权改革:核心是推进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实现国有资本放大、保值增值和核心竞争力提高。

  选人用人改革:核心是全面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干部”到“经理人”的身份转变,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目前集团公司6名市管干部已经辞去市管干部身份并完成重新起立竞聘,中层干部将结合契约化和任职期管理陆续推进。

  激励约束机制改革:核心是实施核心骨干超额利润分享和股权激励,解决战略规划落地问题。

  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战中,能源集团如何发挥全省能源保障“压舱石”“主力军”作用?

  能源集团将积极践行习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牢记“国之大者”,聚焦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以担当改革发展先锋、保障辽宁能源安全为己任,锚定年初集团党代会提出的“五个五”目标(即:通过五年的努力,集团实现商品煤产销量5000万吨、营业收入500亿元、总利润50亿元、员工总数控制在5万人以内、资产负债率再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践行融入国家战略、全省大局、国企改革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四个融入”;坚持传统能源“基础做稳”、清洁能源“总量做大”、装备制造“实力做强”、产融结合“平台做活”“四轮驱动”;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开放合作、人才强企、管理提升“四点突破”;有效防范安全、环保、资金、稳定“四种风险”;推进治理体系、重组整合、三项制度、质量效率“四项变革”,锚定打造“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流综合能源集团”愿景目标,立足辽宁所需,贡献辽能所能,全力争当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排头兵”“先锋队”,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辽水集团承建的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是国家水网骨干工程,请问2024年工程进展情况如何?

  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对于消除辽河堤防安全风险隐患、促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工程启动以来,在省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发改委等省直部门和相关市、县(区)的全力支持下,我们举全集团之力,克服种种困难,全速推进工程建设,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力争在2024年主体完工。

  今年是我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集团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高标准推进辽河工程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3亿元,完成土方填筑600万立方米,穿堤建筑物治理55座,砂堤砂基治理52公里,险工险段治理15处,堤坡硬性防护39公里等项目建设,努力将辽干防洪提升工程打造成为优质工程,将辽河建设成为辽宁人民的安澜之河、幸福之河!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