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北京与长治,相隔千里,却心手相牵,结下深厚情谊。
2022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确定20对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建立对口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北京市与长治市结对合作。自此,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同心同向,开启了新时代对口合作新征程。
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革命老区的特殊关怀。
自北京与长治建立对口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地就建立工作机制、编制对口合作实施方案、重点领域专项合作等方面展开密切对接,确定从弘扬传承红色基因、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共建产业合作平台五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2023年4月3日,北京市政府和山西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北京市与长治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推动政策体系加快构建。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京长两地对口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北京市将对口合作工作纳入全市支援合作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要求,听取汇报,部署推动工作。山西省建立山西省太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长治-北京对口合作工作机制,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对口合作领导小组。我市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对口合作工作。同时,建立北京市12个区与我市12个县区“一对一”结对合作机制,逐级健全完善组织领导,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我市积极推动建立县区和部门沟通联系机制,广泛动员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对口合作,形成多部门多层级的合作格局,为打造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进的新路。
京长建立对口合作伙伴关系以来,12对结对县区和两地市级40余个部门开展洽谈合作260余次,签订各类合作协议60余个,从项目合作到科技成果转化,从文旅推介到医疗教育,合作层次和内容日益丰富,在协作的深度、广度上持续开拓,形成了多方共赢的京长合作新局面。
2023年12月29日,我市举行京长对口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该中心的成立,是京长对口合作的重要举措,对搭建好京长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桥梁,构建起京长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纽带,形成“北京研发一长治转化”合作模式,推动京长对口合作结出更多丰硕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化工是襄垣县的重要产业之一,但由于技术瓶颈,当地生产聚氯乙烯后产生的固体废料电石渣因为没有办法处理,只能存放在堆场内。电石渣堆积如山,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还造成了环境污染。难处理又占地方的电石渣,能不能变废为宝呢?
得益于京长对口合作,位于该县的山西中瑞瑞恒建材有限公司采用北京科技大学研发的新技术,建成干法电石渣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将电石渣转化为工业氢氧化钙、酸性废水废液中和剂、脱硫剂等工业必需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钢铁、污水处理等行业。该项目年处理60万吨电石渣,年产值2.5亿元,真正的完成了变废为宝。
企业负责人刘建伟算了一笔“生态账”,相比传统工艺生产氢氧化钙,每年可减少约80万立方米的采石量,减少消耗8万吨燃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万吨。“我们的项目不光能创造经济价值,还减少了污染!” 刘建伟说。
随着京长对口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百泰生物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北京海德利森氢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签约落地。截至目前,我市已经与北京市各类企业一同推进实施135个产业类合作项目,总投资556.3亿元,与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及北京明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立对口合作基地14个,引进北京科技成果64项。
京长两地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精准对接供给需求,找准项目协作点,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双城联动、协同发展。
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京长牵手合作以来,两地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成果颇丰。
我市先后选派80名骨干教师、校长,到北京市重点中小学跟岗研修;推动北京市朝阳医院等11家市级卫生机构与我市11家卫生机构建立“一对一”合作伙伴关系;与北京市共同举办“盟动长治 聚力太行”等文旅活动4次,开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交流10场次;我市12个县区农产品全部纳入北京市消费帮扶名录,在京举办“长治特优农产品进国家机关”等农产品推介活动12场次,向北京输送家政、安保等1.12万名务工人员……
发展之路永无止境,京长对口合作其势初成。接下来,我市将围绕对口合作国家重点任务部署,聚焦打造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奋斗目标再发力——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压茬推进项目见效。建立全市项目建设监测分析平台,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各项难点问题,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年内项目总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力争达到400亿元。
以平台共建为抓手,推动实现创新创优。依托京长对口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用好北京市科研机构、高校、院士专家等资源,搭建一批集政策研究、高端交流、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
以互学互鉴为抓手,凝聚两地工作合力。持续加深两地人才交流,加强在红色文化、市场观念、管理理念、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交流互鉴。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京长供需对接活动,持续吸引北京市企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在我市集聚发展。
以优化机制为抓手,不断的提高合作层次。逐步优化对口合作县区结对机制,将结对合作向街道、企业等拓展,持续扩大结对合作范围。探索跨区域项目联合策划、利益分成、成果共享机制,打造更多形式的“双向飞地”模式,将我市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战略腹地。
京长情深,共赴未来。随着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合作层次的持续提升、合作内容的日益深化,京长两地必将在新的征程上续写新的山海情缘。